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东医患关系--医疗回归公益方能治本
作者:广州东邦人事陈生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1/11/7 8:56:53  文章录入:admin

医疗回归公益 方能治本

一周“三重门” 医患战何时休 专家认为将医疗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每个公民才为上策 深圳“八毛门”事件风波刚平,过去一周,广东又连续爆发医患矛盾“三重门”——广州“录音门”、佛山“乌龙门”、潮州“砍杀门”,震惊全国。舆论惊呼:医患关系为何恶化到如此境地?讨论和反思之声不断。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网友和媒体评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悲叹医疗行业高危和艰难,以医护人员为主;二是不少网友现身说法,指责医院、医生太“黑”,患者是被逼过度防御,甚至丧失理性;三是比较客观中立的评论,认为要反思和改革社会风气和医疗体制。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位专家分析,医患冲突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要求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矛盾;医学技术发展的有限性与患者期望值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与缺乏有效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之间存在矛盾;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不完善与人民群众的诉求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第三方医疗鉴定和调节机制,在布满戾气的社会语境中,有的患者求助无门,就走极端,将怒火撒在医生身上。事实上,医生被砍早已不是新闻。”

廖新波本周就此连发多条微博和博客,感叹“医患战争何日休”。在接受记者时,廖新波采访时指出,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应该是共同对抗病魔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但现在医患为何水火不容?多年来“医疗市场化”的体制改革,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把医院推向市场,医生要创收谋利,而病人看病也从以前的“政府全包”变成“自己掏钱”,医患的利益冲突越来越直接,矛盾冲突也就越来越突出。

廖新波指出,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真正明确“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每个公民”的新医改理念,通过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监管,让医生不再为创收苦恼,让病人看病基本能报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

 

 

导读关键词:广州医疗体系,广州医疗保险,广州社保代理,代理广州社保,代办广州社保,广州个人社保挂靠,广州企业社保代理,广州医疗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