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谁的工资拖了后腿 统计局公布人均工资
作者:广州东邦人事网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咨询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2/6/2 21:03:23  文章录入:admin

工资单跑赢了GDP,却没跨过差距的鸿沟。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当年的GDP增速为9.2%。但是,收入差距的鸿沟同样清晰可见。

 

 

 

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57.8%。

 

 

 

作为反映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平均工资是劳动报酬水平的具体体现。具体到每个个人,对工资增长的感受差异巨大。

 

 

 

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中,占全部就业人员40.5%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人员,其年平均工资不仅远远低于金融业的91364元,也比整体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低5958元、9795元。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2010年曾得出结论,中国收入最高的家庭与收入最低的家庭,人均收入相差65倍,而部分高收入人群凭借手中的权力非法获取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

 

 

 

行业间收入差距有人力资本差异的原因,但不能否认,在国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行业垄断加大收入差距的问题确实存在。

 

 

 

对于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表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任务艰巨而繁重。

 

 

 

有望于年内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调整初次分配格局作为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

 

 

 

据知情人士介绍,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政策,已经有了明确目标,接下来就是实现目标的路径设计。对央企高管薪酬的调控,也有望走向深入。

 

 

 

目前,人社部正在推进企业薪酬调查,逐步扩大抽样范围,统计各企业薪酬的平均数、中位数等,摸清各个岗位、行业大概的薪酬情况,作为行业工资差距的参考。

 

 

 

对于低收入者,关键是要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其次是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扩大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正向调节作用。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曾表示,不能期望方案一出来就能彻底改变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我们的期望是,用10年的时间,基本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扭转失衡的利益分配格局。